|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港城历史人物(四)

港城历史人物(四)

关键词:连云港,历史,人物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连云港年鉴
  • 电 话:0518-85801698
  • 网 址:
  • 感谢 jiangchua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28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符竹庭


     符竹庭(1912―1943),江西省广昌县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参加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
     1929年后,历任中央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委、红三军第七师特务团政委、七师二十一团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举世闻名的长征和平型关大战。
     1939年秋,符竹庭与肖华等率部转入鲁西,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符竹庭率部转入鲁南,任一一五师教导三旅政治部主任;年底,调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委员,兼鲁南区党委书记。1941年春,符竹庭率教导二旅进入山东滨海地区;3月,率教导二旅及山东纵队二旅一部,成功地发动了青口奔袭战,建立了滨海抗日根据地。1943年1月,符竹庭与曾国华率教导二旅,攻克日寇在鲁南的重要据点郯城,彻底粉碎日寇对我滨海区的扫荡。1942年4月,符竹庭任滨海军区政委、滨海区党委书记。11月19日在罗荣桓同志领导下,符竹庭与陈士榘率部攻克赣榆县城,获赣榆战斗大捷。
    赣榆城被攻克后,我军区机关迅速转移到赣榆县西北部山区,符竹庭于11月26日晨,在马旦头村南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年仅31岁。符竹庭牺牲后,遗体安葬于赣榆县抗日山(马鞍山)烈士陵园。为纪念符竹庭,1945—1950年赣榆县曾改名竹庭县。

汤曙红


     汤曙红(1915—1939),原名宜秀,灌南县汤沟镇人。1929至1933年,先后就读于淮安中学、上海正风中学和东海师范。
      1933年秋,汤曙红回到家乡,在汤沟小学任教。在他的倡导下,汤沟小学办起了抗日读书会,组织校内外青少年100多人,阅读进步报刊。他们还走上衔头,大唱抗日歌曲,演讲抗日道理。1937年10月,汤曙红创办了汤沟剧团,自任团长,先后排演过《宛平战斗》、《血战芦沟桥》、《古城怒吼》、《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剧目,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
      1938年春,汤曙红在家乡发动民众1000多人,成立汤沟乡民众抗日武装自卫队,任队长。8月,经乡民选举,当选为汤沟乡乡长。
      1939年3月,汤曙红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沭阳县委军事部长。3月底,东(海)灌(云)沭(阳)边区抗日游击总指挥部成立,汤曙红任总指挥。4月,这支队伍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团,汤曙红被任命为团长。7月5日,汤曙红率领三团战士,在盐河、涵养河的交汇处五里槐,伏击日本侵略军,歼敌多人,击沉击翻日军汽艇、木船多艘。紧接着,汤曙红又带领精干小分队10多人,奇袭土匪头子贾锡福的巢穴孙二庄,击毙贾锡福及其部下匪徒共37人,缴获大盖枪10多枝,子弹两箱,为灌东人民除了一害。为了团结抗日,7月17日傍晚,汤曙红只身前往汤沟乡公所,和国民党沭阳县常备大队长王绪五谈判,被王部小队长周法乾杀害,时年24岁。

陈伟达


      陈伟达(1916—1990年),原名王金纬、又叫王经纬,灌云县宁海乡清河村人。他先后就读于响水口第五小学、灌云县板浦初级中学、东海中学高中部(即海州师范学校前身),1935年,考取上海暨南大学物理系。在此间,他积极参加并领导进步学生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上海领导人之一。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间,被派到江北工作,历任中共江北特委委员、如西县工委书记、苏中第四地委副书记等。1945年初,担任淞沪地委书记兼淞沪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期间,他曾先后担任新四军一纵队一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一师政治部主任;1948年4月后,担任第六纵队十七师、第二十四军七十一师政委。
    浙江解放后,他先在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为党委成员和公安部长。先后担任宁波地委副书记、书记,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浙江大学校长、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革委副主任、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央政法委员会党委副书记等职务。是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五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丁文斋


      丁文斋(1922―1996),原名丁五和,出生于灌云县板浦镇。
      1940年冬,他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队伍,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东海县委负责人宋云龙的警卫员、东海县大队警卫团排长,新四军第三师连长、第三十九军一一师炮兵团团长。1950年11月,奉命赴朝作战。归国后,从第三十九军调到炮兵一三三师工作,历任师参谋长、师长,吉林省军区国防工办主任和党委书记,省军区别司令员,少将军衔。

陈学春


      陈学春(1943—1997),出生于灌云县白蚬乡合兴村,1964午10月入党。1961年4月应征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坦克第三三O团坦克营二连排长,第二OO师坦克三三O团司令部参谋、坦克第八师司令部作战参谋、第三十一团三营营长、团作训科科长、坦克第三十团副团长、第四十六军司令部装甲兵处处长、坦克第八师副师长、第二十六集团军坦克旅旅长、坦克第十一师师长。1994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德耀


     汪德耀(1903-2000),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奠基人,出生于灌云县板浦镇。9岁随家迁至北京,参加过“五四”运动。
  1921年,汪德耀考取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攻读生物学,1925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转入巴黎大学,攻读细胞学,1931年获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平大学、国立西北联大任教。1939年,汪德耀参加筹建国立湖南师范学院,并担任教务长。1941年,他创办福建省研究院,并担任院长。1944年任厦门大学代理校长、校长。1950年他被选为福建省政协委员、常委,厦门市政协副主席。196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80年代初,他是全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兼厦门大学细胞生物研究室主任,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主任。
  汪德耀在科研领域成绩卓著。1940年,发表《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组成研究》论文。50年代,他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十年动乱后,他首次报道鸟类精细胞变态过程中的缴学空间构型和核孔复合体的趋微结构,填补了国际上细胞学研究方面的空白。在果蝇唾腺细胞的系统研究上,纠正了国外学者研究的长期片面性。1983年以来,先后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和出国讲学,先后发表30多篇论文。他是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普通细胞生物学》、《细胞趋微结构图谱》。1985年11月,被法国尼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汪德昭


     汪德昭(1905-1998),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水声事业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出生于灌云县板浦。
192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34年,赴法国巴黎大学高等理化学院学习;1938年至1956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先后担任专职研究员和研究指导主任等职;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1947年至1948年兼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顾问,是法国物理学会、法语区声学家协会会员。
  1956年,汪德昭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器材局局长、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声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是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汪德昭早年留法期间,在朗之万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大气电学印超声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课题。创立了大小离子平衡态理论,协助朗之万研究成功石英和金属粘接的新工艺。与居里夫妇共同解决了一微米直径白金丝焊接工艺,并设计出高灵敏度单弦静电计。回国后,汪德昭从事水声学研究。他主持的“浅海和深海声场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汪德昭还和他的学生尚系昌合作撰写了《水声学》一书。1981年,法国法语区声学家协会授予他最高荣誉——银质奖章。1983年,法国巴黎市政府授予他奖章,表彰他在声学研究和促进中法学术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

汪德熙


     汪德熙(1913-2006),我国著名高分子化学家、核化学化工事业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祖籍灌云县板浦。1931年,汪德熙就读于清华大学,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当助教。是年取得留美公费生的资格。1941年赴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就读,1946年春获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历任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大学化工系主任、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子能科学院科技委主任和核工业部科技委常委、核工业部研究生部主任等职。解放初,他用国产邻苯三酚和糠醛制作塑料,获得成功,为国际首创。他试制成功不饱和聚酯树脂,并领导聚酯树脂小组制成聚酯型玻璃钢小轿车。他在原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任副所长期间,参与核武器引爆装置——点火中子源研制,在我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后处理工艺中,采用先进萃取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和引爆试验,汪德熙在原子弹的爆炸当量测定、燃耗、裂变产额分析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主要著作有:译著《核化学工程》,论文《裂变的发现对化学的影响》、《中国核燃料循环后段的现状》(英文版)、《核燃料循环中的若干化学问题》、《冠醚分离铈钠同位素》等。

江希明


     江希明(1913-1990),我国动物生理学家,祖籍灌云县板浦镇,1913年生于北京。生物学教授,杭州大学副校长、顾问,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1932年进入浙江大学生物系学习,1936年毕业。1937年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研究所学习,1940年毕业,获理科博士学位。回国到当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生物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解放后,调浙江师范学院任生物系主任,1956年任副院长,1958年调入杭州大学任副校长兼生物系教授,1984年改任学校顾问。
     江希明在大学中一直教授动物生理学和有关的生物学课。早年曾从事再生生物和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解放后,进行了鱼类生殖生理学的研究,曾对家鱼的人工繁殖进行试验研究,与浙江省有关水产部门共同研究出一套能使养殖的家鱼在内塘实现人工产卵孵化的技术措施方案,已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在促进淡水鱼养殖生产上起了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又对肿瘤的免疫生理学进行了探索研究,对于肿瘤后体内免疫状态的复化及其诱因的生物学基础作了试验研究,并对它的调节控制的途径也进行了探索。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科学论文200余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911648573 传真:18911648573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